


2025-11-04
2025年10月30日,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農產品出口額達5.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2.8%,增速穩居全國首位,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50.5個百分點,呈現出出口增勢強勁、市場渠道持續拓寬的良好態勢。
特色農產品出口多點開花
青海依托高原獨特生態稟賦,不斷拓展農畜產品輸出邊界。前三季度,冰鮮藏羊肉成功進入澳門市場,樂都彩椒首次出口俄羅斯,青海馬鈴薯實現對中亞出口零的突破,人工養殖牦牛肉制品完成歷史性輸出。核心品類表現尤為亮眼,凍鱒魚及相關產品出口額3.7億元,同比增長1.4倍,出口量居全國第一;冬蟲夏草出口1.3億元,同樣位列全國出口量榜首。蔬菜出口量達3986.4噸,增長2.3倍;馬鈴薯出口3966.5噸,為外貿增長注入新動能。同期,全省農畜產品向省外輸出約75萬噸,總金額達159億元,內外貿協同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招商引資提質增效成果顯著
青海扎實推進農牧業招商引資工作,成效突出。全省成立農牧業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出臺《2025年青海省農牧業招商引資工作方案》,構建起省州縣三級資源共享的一體化招商機制,并編制種植、養殖產業招商引資圖譜,精準開展項目推介。通過健全項目全流程管理臺賬,壓實責任、動態調度,招商引資落地率大幅提升。截至目前,累計參與或舉辦招商推介活動11項,簽約項目32個,總投資額24.09億元;其中25個項目已開工建設,投資額15.21億元,開工占比達62.5%,3個項目已順利完工。
政策與服務助力外貿高質量發展
出口佳績的背后,離不開職能部門的精準賦能。西寧海關建立“關企一對一”服務機制,推行通關全流程電子化,通過政策宣講、“云簽發”等便利化措施提升通關效率。省商務廳實施“外貿優品”工程,指導企業參加國際展會并給予補貼,支持產品創新升級。從柴達木枸杞遠銷歐洲,到龍羊峽三文魚游向15個國家和地區,政策紅利與企業創新的結合,正持續推動青海生態優勢轉化為外貿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