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1-18
在全球新能源產業加速迭代、綠色低碳需求持續攀升的背景下,福建省鋰電池出口交出亮眼成績單。11月12日廈門海關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10月,福建省鋰電池出口額達1083.8億元,首次在同期突破千億大關,創下歷史新高。作為全省出口的"硬核增長極",該品類以13.7%的同比增幅,直接帶動全省出口整體逆勢增長1.3個百分點,占全省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至11.3%,彰顯新能源產業的強勁拉動作用。
產業根基的扎實積淀為出口增長提供堅實支撐。福建寧德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形成從正極材料、隔膜到電芯組裝的全產業鏈布局,憑借技術迭代速度快、產能集中度高的優勢,成為全球鋰電池產業的核心集聚區之一。這種產業集群效應不僅保障了產品供應穩定性,更通過規模化生產降低單位成本,為出口競爭力提升奠定基礎。
民營企業扛起出口主力軍大旗,領跑全國同類市場。數據顯示,1-10月福建省民營企業出口鋰電池1033.4億元,占全省該品類出口總值的95.3%,這一占比和出口規模均位居全國各省首位。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民營龍頭企業,通過持續研發投入掌握核心技術,其動力電池裝機量長期占據全球市場前列,同時借助完善的海外渠道布局,實現產品批量進入全球主流供應鏈。
市場布局呈現"主穩新增"的多元格局,抗風險能力持續增強。歐美市場作為傳統核心陣地,1-10月吸納了福建鋰電池84.7%的出口份額,憑借成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和儲能市場需求,保持穩定消化能力。更值得關注的是新興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對印度出口同比激增4.8倍,對韓國出口增幅達2.8倍,成為拉動出口的新引擎,這一變化既源于當地新能源產業起步帶來的增量需求,也得益于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精準開拓。
海關智慧監管與精準服務為出口提速保駕護航。針對鋰電池作為第9類危險品的運輸特性,福州海關首創"鋰電池包裝'產品線合格評定模式'",在研發階段提前介入審核,將包裝質量隱患消除在生產前端;同時搭建"出口鋰電包裝智慧監管場景",運用AI智能識圖、大數據算法等技術實現智能比對、快速驗放,以寧德時代為例,單批次包裝驗放時間從48小時壓縮至0.5小時。在企業培育方面,海關組建AEO高級認證專業團隊,"一企一策"幫扶龍頭企業獲得最高信用等級,使其享受26個經濟體的通關便利,進口原料平均通關時間壓縮至2小時以內。面對歐美碳邊境調節機制、《電池與廢電池法規》等貿易壁壘,海關還通過風險監測點持續推送預警信息,助力企業提前適配國際標準。
業內專家指出,福建鋰電池出口破千億不僅是單一品類的突破,更標志著區域新能源產業已形成"技術研發-產能供給-全球輸出"的完整閉環。未來隨著儲能、新能源船舶等新興應用場景拓展,疊加RCEP區域關稅優惠紅利,福建鋰電池出口有望持續保持高位增長,進一步鞏固全球產業競爭中的領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