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1-14
近日,由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與電信終端產業協會(TAF)聯合制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攜手國內頭部終端及芯片企業共同起草的T/CCSA 708-2025(T/TAF 313-2025)《移動終端融合快速充電無線充電技術要求》團體標準正式發布實施,這是我國首個聚焦移動終端融合無線快充領域的統一技術規范。
近年來,無線充電憑借便捷性優勢快速滲透消費電子、智能汽車等領域,成為產業增長新熱點。但行業長期受困于快充協議碎片化難題,不同品牌設備間難以實現無線快充互聯互通,既影響用戶體驗,更造成充電器重復購置、電子垃圾增加等問題,制約了綠色能源普及與循環經濟發展。數據顯示,協議不兼容導致充電設備復用率偏低,每年僅消費者重復購置支出就達數十億元。
此次發布的標準以電磁感應技術為核心,構建了覆蓋通用要求、物理層、協議層、應用層及異物檢測的完整技術框架,不僅適用于發射端、接收端設備的設計生產,更可指導芯片研發應用,實現全產業鏈技術規范統一。作為國內首個支持高功率融合快充的無線充電標準,其關鍵突破在于通過統一技術接口與協議規范,從根源上解決異廠商設備兼容問題。
該標準的落地填補了我國移動終端融合無線充電標準空白,一方面能規范企業研發生產行為,預計可降低行業年研發成本40億元,提升充電設備復用率60%;另一方面通過減少電子垃圾產生(年均預計減少5000噸)、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每年可對應降低碳排放17萬噸,助力產業綠色升級。同時,標準對無線電頻譜資源的高效利用作出明確規范,為高功率無線充電技術規模化應用筑牢基礎。
據了解,標準制定過程中組建了跨協會、跨企業的協同機制,12家頭部企業共同參與完成4項關鍵技術統一。后續相關機構將在2026年底前完成3項配套測試規范制定,并開展多場企業培訓,推動標準快速落地。業內人士表示,該標準的實施將加速我國無線快充產業生態整合,提升本土企業技術話語權,為消費電子、智能汽車等領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