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29
日前舉行的2023中國醫藥工業發展大會發布數據稱,截至目前,中國規模以上醫藥工業企業超過1萬家,在研新藥數量躍居全球第二位。
有評論認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醫藥產業鏈供應鏈加快重塑,中國醫藥工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醫藥工業整體水平躍上新臺階
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發展壯大生物技術產業,做大做強生物經濟。《“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首次提出支持企業立足本土資源和優勢,面向全球市場,緊盯新靶點、新機制藥物開展研發布局,積極引領創新。當前,我國創新藥發展水平處于新興發展市場的中間梯隊,仍需要在政策引導下推動技術轉化與產研結合,旨在引領從創新藥模式到快速追蹤醫藥模式的自主化新藥研發,跟進世界領先水平。醫藥工業關系國計民生、經濟發展。近年來,中國醫藥工業加快創新發展,整體水平躍上新臺階,尤其在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方面取得不少成果。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表示,中國自主研發的多個藥品品種、創新水平等均得到國際認可,中國藥物研究和產業發展正進入新階段。
“我們在培養基、罕見病治療診斷等領域內建設新靶點,持續開展創新藥的基礎研究,多項技術獲得重要突破。”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姬廣聚介紹說,致力于創新藥基礎研發的源生生物自2015年成立以來,圍繞細胞培養基、罕見病診斷、治療和抗衰老等領域展開的創新藥研發均取得突破性進展。
他舉例說,經過多年攻關,團隊自主研發的eMSC培養基在細胞擴增速度、細胞“活性”、細胞衰老延緩以及細胞一致性等多項培養基核心指標上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此次會上還有不少業內專家、企業代表分享了高端醫療器械、診斷技術、生物制藥等行業最新成果,展現中國醫藥工業不斷突破的歷程。
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
近年來,我國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產業政策供給不斷強化,產業規模效益持續提升,產業基礎更加堅實,發展動力愈發強勁。
產業體系進一步優化升級。我國現有國產藥品批準文號15.5萬個,醫療器械備案和注冊證24.5萬張。近年來,各方緊密協同、同向發力,推動我國醫藥工業一批龍頭企業規模壯大、產業集聚程度進一步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水平提升。
行業創新水平顯著提高。全行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推進核心技術研發,持續健全創新體系,完善產業創新生態。近年來,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大規模細胞培養和純化技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供應保障能力明顯增強。持續加強易短缺藥品監測,支持引導企業研發生產小品種藥、兒童藥、罕見病藥品種,群眾用藥可及性進一步提高。修訂印發《國家醫藥儲備管理辦法》,醫藥儲備體系不斷完善。
國際開放合作持續深化。我國制藥企業開展全球研發藥品增多,多個創新藥在發達國家獲批上市,對外授權品種數量大幅增加。高端醫療器械和化學制劑、生物藥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額占比提高,一批中成藥產品獲海外上市批準。
“當前,我國醫藥工業發展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表示,下一步將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大力推進創新產品的開發和產業化,支持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科研機構等聯合組建醫藥產業鏈研究院,組織開展產業鏈研究監測和協同攻關,不斷提高供給質量,使行業發展成果更好服務健康中國建設、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建言加快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
聯動產學研用是醫藥工業產業鏈的顯著特點。從臨床中發現問題,到把解決方案用于臨床,“全鏈條”融合將不斷推動產業技術孵化、產品應用。
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喬杰在會上介紹了北醫三院將臨床實際與企業研發結合的事例,并表示“這對于實現精準診斷很有意義”。
“我們已就MDA5陽性皮肌炎、腦卒中、肺纖維化等疑難疾病展開相關創新藥的研發。”源生生物研發團隊代表、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張丹在受訪時,則以獨家建立新靶點的環狀RNA快速診斷腦卒中IVD診斷產品為例說,以千元人民幣以內的單例檢測成本,實現45分鐘快速檢測出結果,在降低醫療負擔的同時可為患者搶回治療“黃金時間”。
張丹還介紹說,團隊自主研發的靶向降解卒中標志物環狀RNA小核酸藥物,可用于卒中急性發作期,推動基層醫院實現快速響應治療。此外,腦卒中試劑盒已進入臨床階段,預計未來兩年內將投入市場,屆時將幫助更多基層醫院建立起腦卒中的確診能力,并幫助三甲醫院加快腦卒中的確診速度。
對于如何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有專家建言,應“鼓勵中央企業積極參與國家級醫藥研發平臺建設”。還有學者表示,要更好推動產業鏈上下游產供需有效銜接、協調運轉,打造一批高質量醫藥先進制造業集群。
下一步構建現代醫藥工業體系
著眼未來,如何讓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好地服務健康中國建設,更多惠及廣大民眾?相關部門負責人就此提出發展思路,包括“加快產品研發和產業化”“促進全產業鏈優化升級”等。
“深入實施醫藥創新產品產業化工程和醫藥產業化技術攻關工程,鼓勵支持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打造一批創新高地和高水平產業集聚區”“支持國內企業通過合作開發、技術許可等方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產品”……相關部門提出的舉措也受到廣泛關注。
“細胞培養基是生物制藥環節中最關鍵的原材料之一,廣泛應用于生命科學行業上游。”姬廣聚表示,研發團隊將加速培養基領域的國產替代,并與下游創新藥生產廠商聯手攻關破解生物醫藥難題。
亦有專家指出,要把握數字技術,加快“智改數轉”,不斷開拓產業發展空間。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表示,將打造跨領域、大協作、快速迭代的醫藥產業鏈協同創新制造平臺,推進醫療裝備與5G、人工智能等融合發展。
“我們的研發團隊擁有豐富的管線開發、臨床實踐及產業經驗。事實上,人才培養在構建現代醫藥工業體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張丹注意到,生物醫藥產業人才引育協同工作機制近日正式成立,他期待該機制在加快推進醫藥工業領域產才融合發展方面發揮更多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