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11
在甘肅肅南的戈壁灘上,一排排光伏板整齊排列,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光伏板隨著太陽的移動而自動調整角度,確保最大程度地吸收陽光……如今,出現在各地的光伏電站不僅引來游客駐足觀看,也成為現代綠色能源發展的生動注腳。中國光伏產業從零起步,從跟跑到領跑,近年來實現跨越式發展,并以高科技、高附加值、引領綠色轉型成為出口新增長點。
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光伏產業鏈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包括硅料生產、硅片加工、電池片制造、組件封裝以及光伏系統集成等多個環節。目前,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我國光伏產業鏈正在向更高效、更環保、更智能的方向發展。作為拉動我國外貿出口的“新三樣”之一,光伏產品出口持續跑出“加速度”。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此前公布的數據,2023年,我國光伏產品三大主材——硅片、電池、組件的出口量分別達70.3吉瓦、39.3吉瓦和211.7吉瓦,同比分別增長93.6%、65.5%和37.9%。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國內外在光伏領域的競爭加劇,光伏產品的迭代速度日益加快。據業內人士透露,當前,光伏技術正在經歷由P型向N型迭代的過程中,N型具備效率高、發電量高兩大優勢。這也使存量P型資產面臨被新技術替代的風險。
而在產業升級的浪潮中,一些頭部企業也早已敏銳地嗅到了這一趨勢。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澳科技”)副總裁祝道誠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公司緊跟行業趨勢,堅定選擇N型電池技術作為未來發展方向,并在技術研發和產能建設上持續加大投入。一方面通過在全球多地建立生產基地,成功實現了N型產能的迅速擴張,截至2023年底,其組件產能為95吉瓦,硅片和電池產能也達到組件產能的90%左右。其中,N型電池產能更是高達57吉瓦,占比攀升至67%,位居行業前列。另一方面,在技術創新上,晶澳科技不斷引進全球領先的全自動智能生產設備,采取全周期綠色低碳系統,生產新一代高效N型產品。為確保新技術的產供鏈穩定與安全,晶澳科技還在越南等地建立了光伏一體化產能,實現了從原材料到組件的完整產業鏈布局。
晶澳科技的快速發展,是我國光伏產業鏈和供應鏈日益完善、優化的縮影。祝道誠介紹說,十多年來,我國光伏產業從原料、技術、市場“三頭在外”的困境中崛起,如今已構建起全球最完善的光伏產業鏈,涵蓋了從原材料生產到組件制造、系統集成等各個環節。
“如今公司在產品研發和生產中的關鍵設備已基本實現了本土化,并逐步推廣智能制造技術。”祝道誠說。
經過多年發展,在清潔能源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驅動的雙重作用下,光伏產業已成為我國少有的形成國際競爭優勢,也是推動我國能源變革的重要引擎。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光伏產業未來在“量”和“質”上仍有提升空間,向高端、高效的方向轉型是行業規律,也要沿著價值鏈曲線向頂端邁進。
“立足光伏產業鏈,從市場主體的角度來看,相關企業需要政府或行業協會積極推動與國際標準的接軌,以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祝道誠建議,加強對光伏行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建立科技創新平臺和技術研發基地,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推動光伏行業向高端技術領域邁進。
從國際供應鏈優化方面來看,祝道誠建議,我國光伏產業一是要進一步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二是改進物流和運輸管理,縮短供應鏈周期并提高產品交付速度;三是建立供應鏈可見性平臺,實時跟蹤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運輸、庫存和交付情況;四是推動光伏產業向循環經濟模式轉型,降低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
“此外,還應根據全球市場的需求和分布情況,優化全球生產和供應鏈布局,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特別是中國光伏企業應注重供應鏈的可持續性和社會責任,提高企業的國際形象和聲譽。”祝道誠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