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8-06
近日,隨著“東方欽奈”輪緩緩駛離大連港集裝箱碼頭,中遠海運“大連港—墨西哥”集裝箱快航在遼港集團大連港正式開通運營。同期,在連云港港的新東方國際貨柜碼頭29號泊位,隨著“中遠威尼斯”輪集裝箱吊裝作業的開展,中遠海運“美西北航線”開啟首航……
據悉,中遠海運“大連港—墨西哥”集裝箱快航是今年以來遼港集團開通的第四條外貿集裝箱航線,為中國東北腹地與拉丁美洲間架起一條穩定、便捷的外貿新通道;“美西北航線”的穩定運營,則將進一步促進連云港港與北美市場的深度融合,為雙方在貿易領域的合作創造更多機遇。
記者從中遠海運方面了解到,目前中遠海運已開辟了180條集裝箱航線,聯通“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同時,先后開辟出多條RCEP成員國航線,織密了中國至南亞、東南亞、澳新地區的外貿航線網絡,并延伸至中東、非洲等市場,進一步強化全球布局。
中遠海運集運公司操作部負責人王玉璽對記者表示,基于全球化布局的不斷完善,近年來,中遠海運集運和中遠海運港口公司充分發揮“航運+港口+物流”一體化運營服務優勢,成功為眾多品牌打造了“端到端”供應鏈解決方案。
其中,在服務“新三樣”、家電、化工等國際貿易方面表現尤為亮眼,1—6月,中遠海運實現了汽車整車、鋰電池、光伏的跨境電商貨運量分別同比增長7.6%、22.8%、27.6%。王玉璽表示,新業務模式的打造和物流方案的升級,為外貿企業產品“出海”按下加速鍵,有效提升了中國產品的海外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海運在中國外貿格局中的主導地位持續強化。中國交通運輸部最新數據顯示,國際海運承擔了中國95%以上的進出口貨量,集裝箱班輪航線往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海運連接度多年來居世界第一。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中國港口運行分析報告(2024)》也顯示,2023年全球海運總量為123.7億噸,中國外貿海運量超37億噸,占全球海運總量的30.1%,較2022年上升2.2個百分點,凸顯中國外貿大國地位。同時,“中國因素”在世界海運中的影響依然突出。具體來看,中國礦石、煤炭、原油和集裝箱海運量占全球比重分別為75.4%、27.2%、24.7%和23.3%,較2022年分別上升1.4、8.2、1.8和0.2個百分點。
在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真虹看來,海運在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經貿合作、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過程中擔負著重要角色。
真虹進一步分析稱,中國外貿海運中的高附加值貨物占比逐年增加,外貿貨種逐步向輕質化、高值化發展,反映出中國參與的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同時,能源和原材料貿易也保持了在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地位。
與此同時,中國港口吞吐能力持續增強。報告顯示,2023年貨物吞吐量超2億噸以上的中國沿海港口共有23個。其中,寧波舟山港吞吐量13.2億噸,居沿海港口首位。北部灣港、鎮江港、上海港、湛江港和福州港貨物吞吐量增速超10%。
分區域看,各地區沿海港口吞吐量格局保持穩定。長江三角洲沿海港口吞吐量在全國沿海港口中占40%,居各區域之首;山東沿海港口、津冀沿海港口和珠三角沿海港口位列第二梯隊,吞吐量分別占全國沿海港口的15%、15%和12%;遼寧沿海港口和東南沿海港口作為第三梯隊,吞吐量各占全國沿海港口的6%左右。
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班輪運輸連通性指數”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球連通性最好的10個港口(港區)分別為上海、寧波、新加坡、釜山、青島、中國香港、蛇口、巴生、鹿特丹、南沙,中國港口占據六席,充分表明中國港口在全球班輪運輸網絡中的核心地位。
展望2024年,報告認為,貿易摩擦、烏克蘭危機和中東緊張局勢升級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仍將持續,中國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持續增加。但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趯ι鲜龊暧^經濟形勢的判斷,預計2024年中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將呈現穩定增長態勢,全國沿海港口總吞吐量、外貿貨物吞吐量分別在136億噸和51億噸左右,同比增速在3%和3.2%左右。海運方面,預計全球海運需求將保持正增長,受大量船舶訂單于2024年交付的影響,海運運力總體供應將有較大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