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20
春暖花開、萬物復蘇,在位于云南德宏州隴川縣章鳳鎮的德宏正信實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加工處理蠶繭。挑選過的蠶繭經過繅絲等加工步驟,成為一捆捆雪白的桑蠶絲,這些桑蠶絲經海關屬地監管后,將出口至歐洲、東亞國家。
隴川縣與緬甸接壤,自2019年被云南省認定為“一縣一業”特色縣以來,蠶桑產業成為“群眾增收致富離不得、財政增收少不得、企業增效缺不得”的重要支撐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原產于緬甸的蠶繭是當地桑蠶絲生產的關鍵原材料,“緬甸氣候適合桑樹和蠶的生長,我公司在緬甸種植了桑園4萬畝,計劃建設總桑園面積約20萬畝,廣袤的桑園為蠶繭提供了優質的培育基礎。”正信公司負責人鄭山洪說。
我國對進口動植物及其產品和其他檢疫物實施檢疫準入管理制度,曾經緬產蠶繭還未在準入商品名錄內,該公司生產加工經常面臨產能過剩、原料供給不暢等問題,經營成本居高不下。
海關在調研中了解到相關情況后,圍繞“智關強國”行動計劃部署,搶抓承接產業轉移新機遇,立足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交匯樞紐,幫助企業提升跨境供應鏈運轉效率,以服務“小產業”撬動“大發展”。在推動緬甸熱加工蠶繭獲得輸華檢疫準入、確保國際貿易進口熱加工蠶繭監管安全的基礎上,優化設置申報、查驗快速通道,有效降低企業經營成本。2023年,正信公司共進口熱加工蠶繭181.44噸。進口原料問題得到解決,企業生產的桑蠶絲國際貿易出口之路也一路通暢。“我們服務產業培育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選派了業務骨干搜集、分析桑蠶絲出口要求和技術規范,到企業實地開展屬地監管,主動調研蠶繭到蠶絲的生產過程,指導企業完善加工、運輸、檢測等環節質量管理控制,從生產源頭保障出口產品質量,不斷提升企業產品競爭優勢,帶動沿邊產業發展。”昆明海關所屬章鳳海關口岸監管科科長劉德宏說。
談到桑蠶絲的國際貿易出口情況,鄭山洪的臉上笑容滿滿:“近年來我們經營情況越來越好,2023年公司桑蠶絲國際貿易出口額突破7000萬元。”隨著正信公司運營持續向好,帶動著德宏州桑蠶產業集聚發展。2023年,德宏州桑蠶絲出口額9884.4萬元,同比增長14.7%。
此外,海關組織“關企聯絡員”通過線上聯絡、線下走訪的方式,解讀海關信用管理制度,幫助企業直觀感受AEO企業可享受優先辦理海關手續、適用較低的單證審核率和查驗率等紅利優惠,助力外貿企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僅正信公司就已建成20個小蠶共育基地并投入使用,初步形成從種桑養蠶、紡織加工到成衣制作的全產業鏈布局,產品遠銷海外和國內江浙地區,為隴川縣打造“百億級”蠶桑產業集群,力爭成為滇西南重要的優質原料繭和高品位繭絲綢加工、國際貿易出口基地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今年1—2月,德宏州桑蠶絲國際貿易出口額超1800萬元,同比增長超9%。
下一步,昆明海關將繼續堅持以海關之“智”服務強國之“強”,加強統籌謀劃,狠抓任務落實,推動更多重點項目落地實施,助力云南外貿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