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6-14
為增強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在中醫藥服務貿易出口領域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強基地間經驗交流和信息共享,解決基地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謀劃營造基地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日前于北京召開的“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交流會”上,與會嘉賓和基地代表圍繞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的發展展開了深入交流。
服務貿易是中醫藥事業國際化發展的新方向、新途徑。2019年以來,商務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遴選出兩批共31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包括公立醫院、民營醫院、中醫藥大學和企業等,旨在促進中醫藥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當前,中醫藥“走出去”工作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各基地正是推動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的中流砥柱。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司長吳振斗表示,在各基地的示范帶動引領下,中醫藥線上診療、遠程教育、文化傳播、健康旅游等多元業態充分融合,呈現多點開花、百家爭鳴的良好態勢。同時,在國家各部委的支持下,中醫藥服務貿易的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政策舉措持續充實,中醫藥服務貿易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發展時機。他希望基地代表在交流會上就建設中的問題挑戰深入交流,互鑒工作經驗,積極探索新機制、新模式、新舉措,共同打造中醫藥服務品牌,優化中醫藥服務貿易結構,助推中醫藥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
作為中國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服務貿易具有經濟、文化雙重效應,在優化貿易結構、打造服務品牌、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商務部服貿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現代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空間限制逐漸被打破,線上醫療場景不斷豐富,中醫藥服務的可貿易性不斷增強,遠程中醫藥診療、咨詢、教學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經過4年多的探索實踐,31家基地在推動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上取得了可喜成效,不少基地在境外設立了中醫藥海外中心,并與多國簽署了項目合作協議,涵蓋診療、研發、教育培訓等多個方面。該負責人表示,商務部將繼續支持中醫藥服務貿易的發展,將中醫藥服務貿易納入多雙邊合作框架和自貿協定談判議題,擴大準入范圍,降低準入門檻,為中醫藥服務“走出去”營造良好環境。
“中醫藥在疫情防控和病毒防治中獨特的臨床療效和價值為中醫藥實現深層次海外發展增加了說服力,中醫藥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相攜并重,成為國際經貿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醫保商會黨委書記孟冬平表示。
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與發展、高質量發展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國家戰略高度,中醫藥在政策助力下煥發出新的活力。孟冬平表示,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作為重要平臺載體,積極促進了中醫藥文化傳播交流,在鏈接國內外市場中惠及更多民眾。自首批基地評選以來,各基地立足自身領域和優勢,創新發展多種中醫藥服務業態,積極打造中醫藥服務貿易新載體,擴大了海外影響力,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后基地建設要在加大科技力量投入、豐富服務貿易手段內容、整合統籌各方資源、提升專業服務效能等方面下功夫,通過加強基地間的交流協作,進一步提升中醫藥服務貿易出口的質量和水平。
在以《推動我國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為題作主旨發言時,首都經貿大學副校長李小牧表示,中醫藥服務背后有深刻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中醫藥服務出口可以借鑒京劇、茶文化等“走出去”的經驗教訓,將服務出口與文化傳播有機結合,立足于不同國家的市場環境和服務受眾群體特征,靈活制定服務出口策略。要深化服務貿易制度型開放,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力度,繼續加強服務貿易人才隊伍建設,創新服務貿易人才培養模式,為中醫藥服務出口營造更有利的政策環境。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監測統計中心副主任厲將斌表示,兩批基地經過探索建設,工作成績斐然。這離不開各地商務、中醫藥主管部門在提升便利化水平、拓展國際合作、加強人才培養和激勵方面為基地發展提供的大力支持。當前,基地發展仍面臨著諸多困難問題,如東西部差距大、基地間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數據統計口徑不一等。今后,基地還需加強與國際頂尖機構合作,搭建中醫藥研究、轉化國際化平臺;地方主管部門需切實增加供給型政策工具,出臺相應鼓勵政策措施,突破現有限制,為基地發展創造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