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27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中國新能源汽車國際貿易出口額同比增長88.5%。這一亮眼成績引得市場廣泛關注。
談及10月份新能源汽車國際貿易出口增長較快的原因,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近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一是需求旺盛,近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在推動綠色能源轉型,綠色和環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升級類和綠色商品消費需求都在持續釋放,在這種需求帶動下,不管是在國內的銷售還是在外部市場的銷售,新能源汽車都保持了快速增長態勢;二是供給方面不斷增強和優化,經過多年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競爭力都比較強,產品比較豐富,供給能力不斷優化提升。
與此同時,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汽車出口國際貿易海外市場不斷擴大。在近日舉行的汽車產業國際化發展大會上,中國貿促會機械行業分會會長周衛東介紹,從2021年起,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等新興市場國家,以及對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汽車出口均大幅增長。2022年,新能源汽車海外銷售前三大市場為比利時、英國、菲律賓。
近日,全球管理咨詢和技術服務公司畢博與妙盈科技、極星汽車聯合發布的《2023中歐貿易主要行業ESG發展洞察白皮書》亦指出,歐盟市場已成為中國汽車品牌出海的焦點。特別是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具備巨大潛力和增長勢頭,其銷量增速位列全球第二,僅次于中國,這預示著歐洲市場擁有巨大需求和商機。再加上歐洲對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支持,如充電樁的廣泛部署,這大大減少了消費者的使用障礙,進一步刺激了市場需求。
作為外貿“新三樣”之一,新能源汽車成為中國汽車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尤其在電池技術領域,中國企業憑借領先的技術占據全球前十中的六席;中國的汽車制造業具備從原材料到終端市場服務的完整產業鏈,確保了生產的穩定性和韌性。如此完備的產業體系與持續的技術創新,使得中國汽車企業比歐洲車企在成本上具有優勢。此外,疊加相關政策引導和產業合作,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進一步加強,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不過,有機遇也有挑戰。《白皮書》提到,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風險的日益重視,多個國家開始對進出口產品的ESG信息加強監管與披露要求。一方面,歐盟電池新規對碳足跡、電池回收、回收材料使用、盡職調查等ESG內容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給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業務也帶來了成本、競爭力、合規等風險。另一方面,自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實施后,任何過度收集用戶信息的行為都受到嚴格監管。中國車企在進入歐盟市場時不僅要應對嚴格的網絡安全和數據保護要求,還需滿足高標準的車輛網絡安全準入合規認證。此外,相對于已經深耕歐洲多年并擁有較高聲譽的汽車品牌,如大眾、寶馬和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汽車品牌在歐盟市場上的知名度相對較低。這些本土品牌不僅擁有長期的歷史和傳統,還與歐洲消費者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聯系和信任。缺乏知名度的外來品牌,尤其是中國造車新勢力,往往會遭遇歐洲消費者的疑慮和抵觸,面臨巨大的市場阻力。
鑒于此,《白皮書》建議,中國車企在技術和合規方面努力與歐盟市場監管要求接軌。這要求在產品設計、研發和生產過程中,對照監管要求進行評估、問題診斷和整改,確保產品質量、安全性及環保標準達到歐盟市場的要求和預期。此外,還應積極應對各種合規要求,規避潛在風險,為產品的市場準入鋪平道路。
在品牌和市場戰略方面,應加強與歐盟市場的互動與合作,包括加大品牌宣傳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聲譽,與當地消費者、合作伙伴和政府機構建立信任關系,塑造具有國際貿易競爭力的品牌形象。通過深入了解當地市場和文化,可制定出更具針對性的市場營銷策略,進一步拓展市場份額。同時,還需注重與歐盟同行的交流合作,取長補短,共同推動行業技術創新和市場發展。
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助理羅磊看來,近幾年中國汽車國際貿易出??焖僭鲩L,仍需關注“走出去”容易、“走進去”難這一問題。尤其是中國汽車要“走進去”,需要產品質量、產品服務、渠道等在目標國扎下根來,滿足目標國的消費需求。在出口新能源汽車的同時,一定要想辦法把產業鏈向前移,這就需要車企對目標市場進行全面考核,尤其要考慮汽車出口后如何保障當地消費者正常使用,包括維修、零部件供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