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8-22
當前,浙江正處在經濟恢復和產業升級關鍵期。作為浙江經濟基本盤的傳統產業,發展態勢怎么樣?接下來將如何跨越關鍵期?近期,浙江日報記者實地走訪紡織服裝、電氣、小家電等具有浙江辨識度的部分傳統產業,試圖感知它們的實際溫度,厘清它們的突圍路徑。此前出版的浙江日報對紹興紡織企業發展狀況進行報道。
衣食住行的“衣”,最近有點難。
今年1至6月,進出口數據顯示,浙江紡織品出口同比降低1.57%,服裝出口同比增長2.22%,合計降低0.18%,全國合計下降1.83%。雖然浙江紡織服裝出口好于全國,但產業整體出口下行帶來的壓力可見一斑。
紡織服裝產業是浙江的傳統優勢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產值規模超萬億元,浙江紡織服裝產業的冷熱,牽動人心。
全產業鏈的難
作為浙江經濟起家的主導產業,浙江省紡織服裝產業鏈十分齊全。當下的難,表現為全產業鏈的難。
上游化纖行業,由于下游需求疲軟,也呈現下行趨勢。據了解,今年前5月,浙江省內某化纖大市化纖產業產值增速同比下降9.1%,用電量增速0.0%。
上游紡織機械行業,同樣壓力不小。浙江省內一家龍頭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占公司銷售總額三四成的出口,今年以來行情不如去年。
再往下的印染,同此涼熱。在印染企業最為集聚的紹興,今年前5月,印染行業發揮的產能基本在七成左右,設備開機率并不理想。
進出口數據顯示,直面消費者的服裝業,在出口不暢、內銷不旺的情況下,庫存壓力持續攀升。浙江日報記者走訪多家企業,發現有四大難點。
其一,全球需求走弱,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
采訪中,多家紡織服裝企業反映,當前歐美國家仍處于去庫存階段。實際上,全球紡織服裝出口的熱門地區東南亞,同樣陷入出口下滑的窘境。今年1至5月,越南出口服裝同比下降17.8%;1至4月,孟加拉國出口下降8.5%,柬埔寨出口下降15.4%。
可以說,全球需求走弱帶來的訂單下降,成為全球紡織服裝出口地區面臨的共同陣痛。那么,去庫存的階段還將持續多久?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發布的信息,4月美國服裝庫存/銷售比率較上月繼續下降,顯示零售商仍處于降庫存周期。其中36%的企業預計,庫存水平將在今年下半年恢復正常,而21%的企業預計庫存問題將持續到2024年上半年。不少接受采訪的浙江企業也反映,要看今年四季度的訂單量,目前還不明朗。
其二,需求走弱背后,是世界范圍內的消費趨勢出現變化。
一家做了近20年出口生意的柯橋紡織服裝企業負責人表示,作為公司主要市場的印尼今年出口量會增加,但出口額不一定增加,因為出口產品的單價降低。“我們不能再用4年前(疫情前)的眼光看待如今的市場了。”該負責人表示,疫情后海外市場對價格的敏感度明顯提高。從前一年消費10件衣服,每件單價約20美元,現在不僅單價降到了10美元,連消費件數也壓縮了。
其三,訂單“東南飛”,對國內出口訂單造成一定擠壓。
一家主打紡織印染服裝全產業鏈的柯橋企業介紹,今年到目前為止,公司出口訂單同比下滑了30%,因為歐美客戶將訂單給了其主要競爭對手,后者已在越南布局了產能。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也對當前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出口有不小影響。
其四,部分國家和地區經濟形勢不明朗,也給紡織服裝出口疊加了負面影響。
上述柯橋紡織服裝企業負責人告訴浙江日報的記者,今年公司出口出現大幅度下滑,最重要的原因是公司主要市場之一的埃及出了問題。去年,埃及國內美元短缺,導致該國對美元進行管制,使得埃及客戶的付款需延期6至7個月,考慮到風險,公司無奈中斷了與埃及客戶的合作。同樣,摩洛哥、土耳其等近年來增長較快的新興市場,均有不同程度的風險,如土耳其貨幣大幅貶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