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4-19
當前,全球新能源市場方興未艾,中國新能源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作用愈發重要。在世界經濟艱難復蘇,國際貿易供應鏈格局加速重構的環境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光伏產品、蓄能、鋰電池等領域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產業升級,整體呈現穩步向好的發展勢頭。
在日前舉行的2023中國新能源國際合作論壇上,與會的行業專家、各國駐華使館官員和中國新能源企業就新能源國際合作現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蘊含的合作機遇進行了探討和分享。
中國已成全球綠色發展主力軍
“十四五”期間,中國能源革命深入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持續向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轉變。2022年,中國水和風光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為17.5%,比2021年提高0.8個百分點。
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和設備制造國,已成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主力軍,其中中國的光伏行業更是全球新能源領域重要的支柱型產業。
中國機電產品國際貿易進出口商會太陽能光伏分會秘書長張森在發布《中國光伏產業對外發展白皮書》時表示,中國是光伏貿易出口第一大國,從設備、原材料、應用市場三頭在外發展到制造、裝機量、發電量三項世界第一,光伏行業積極為全球邁向低碳社會貢獻著中國力量。
“目前,我國光伏組件已出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2016年起,光伏企業投資重點向上游制造延伸,在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地產業配套體系逐漸完整,形成制造布局多元化局面。”張森介紹,近兩年中國光伏企業加大了在東南亞地區的國際貿易工廠的擴產力度。截至2022年年底,中國光伏企業在東南亞的海外工廠產能超過了40GW。同時,中國新能源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2022年中國境外簽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約136個,項目金額接近100億美元,大幅增長74.6%。
近年來,可持續綠色發展已成為全球普遍共識,“碳達峰”“碳中和”正引領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變革。中國國際貿易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資信評估中心總經理助理袁勇表示,多國明確承諾退煤和棄煤,并不斷修訂可再生能源發電目標和相關政策,推動轉型升級,世界各國出口保險機構相繼出臺落實國家氣候戰略的限煤政策,各國金融機構也出臺限制煤電融資的系列舉措。隨著節能減排和環保力度控制的加強,以及清潔能源技術的不斷突破,全球能源結構不斷向清潔能源傾斜。
“根據國際能源署數據,2021年至2026年期間,中國仍然是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量的全球領導者,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占全球新增總量的比重達到43%。”袁勇表示,但需要注意的是,隨著我國可再生能源對外投資和工程項目數量的快速增長,新能源電力消納融資模式不匹配、中國標準國際化程度低等問題也日益凸顯。
中企“走出去”有機遇
“阿塞拜疆是油氣大國,但我們希望到2030年,能源結構中有30%來自可再生能源。”阿塞拜疆駐華大使館特命全權大使特穆爾·納迪羅格魯表示,阿塞拜疆可再生能源潛力巨大,既有淺灘地區的風電,也有深水地區的海上風電。目前,240GW的風電廠和130GW的太陽能廠兩個項目正在建設中,預計將于明年完成。
“這兩個項目都是外商投資的項目,中國企業以工程總承包的形式也參與到了項目中。”特穆爾·納迪羅格魯直言,未來,阿塞拜疆希望中國企業能夠更進一步參與到項目中,不僅是作為工程總承包的投資方,而是以投資者的形式參與。
作為重要的鋰供應國,津巴布韋的相關行業與中國企業的合作正在持續展開。針對可再生能源行業的合作,津巴布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潘迪賽·馬耶拉表示,希望中國企業能夠在氫能、太陽能以及風能方面加強合作。“這兩個月我們將在北京舉辦投資洽談會,屆時我們的能源主管部門將會介紹在津巴布韋發展的機會。”
同樣希望加強合作的還有智利。智利駐華大使館商務參贊娜塔表示,智利是世界能源轉型最快的國家之一,特別是在非化石燃料方面。該國的設定目標是在2025年超過一半的煤電廠會被取代,在2040年完成退煤。
“綠氫將會是我們繼續與中國持續合作的領域。”娜塔介紹,智利在綠色能源方面擁有豐富的資源,該國專家認為智利將會成為最具競爭力的綠氫國家之一。相關成本將在2030年成為全球最低,因此,從現在開始到2030年,智利將加大力度提升國內的綠氫生產能力,力爭在2030年成為綠氫的國際貿易出口國。
為更好地推動外商投資新能源行業,菲律賓更是在去年提出了激勵措施。菲律賓駐華使館商務參贊洪福盛介紹,此前,在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投資中,外商的占有權只有40%,但根據如今的政策,外商投資可有100%的持有權。
洪福盛表示,去年,菲律賓裝機容量為20GW,其中70%來自于可再生能源。根據菲律賓能源部的統計,到2040年,全國能源發電總容量要達到110GW。“90GW的增幅大部分需要來自可再生能源,這給中國企業帶來了投資的新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