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7-28
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中國商務部、海關總署已于7月3日發布公告,決定自2023年8月1日起對鎵和鍺兩種關鍵金屬實行出口管制。對此,美國商務部“堅決反對”,美國國防部則發現美軍“沒有鎵的儲備”。
據彭博社當地時間7月26日報道,美國防部計劃在今年年底前首次向美國或加拿大企業簽署回收鎵的合同,“重點從現有的其他產品廢物流中回收鎵”。報道強調,鎵和鍺這兩種金屬對于半導體、電信和可再生能源行業至關重要,鎵更是一種可用于半導體和軍用雷達系統的關鍵物質,美軍的多款“尖端軍用雷達”,都依賴鎵來支持其天線和其他重要部件。
彭博社報道稱,中國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本月初發布的出口管制公告刺激了一些國家“尋找替代供應”。
此前,有部分美國專家認為,中方對鎵和鍺實施出口管制,很可能會“減緩美國國防部生產效率”或“增加成本”;還有人認為,雖然美國國防企業往往會提前購買關鍵系統所需的材料,因此這一出口管制短期內影響不大,但五角大樓最終還是不得不尋找鎵和鍺的替代來源。
據報道,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杰夫·尤根森(Jeff Jurgensen)在一份聲明中稱,五角大樓擁有鍺的儲備,但沒有鎵的儲備,計劃在今年12月31日之前根據《國防生產法案》(DPA)行使其“優先考慮”的權力,“重點從現有的其他產品廢物流中回收鎵”。
據悉,《國防生產法案》為美國國內工業的關鍵部門提供資金投資,用于有針對性的國家安全項目,例如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所使用的個人防護裝備庫存。
五角大樓方面稱:“回收,而不是開采,是使這些材料在美國更容易獲得的最快方法。此前,《國防生產法案》的資金并未授予在礦物回收項目上。”不過,美國國防部官員拒絕透露將在合同上投入多少資金,也不愿透露可能會涉及到多少家公司。
五角大樓還透露,擬議的項目“類似于對提煉后的尾礦或廢物流進行再處理,以回收其他礦物或額外數量的主要礦物”。美國國防部表示,“雖然回收各種關鍵礦物是工業上的普遍做法,但迄今為止還沒有成為《國防生產法案》項目的主要議題。”
彭博社則指出,鎵和鍺通常是在采礦作業中提取的其他材料,但加工和提煉稀土的成本很高,因此西方企業往往把稀土當作廢物處理,而中國則主導了稀土的供應。
鎵、鍺等都是芯片制造的重要原材料,這兩種金屬礦產無論是在儲量還是在出口上,中國均在全球貿易占據領先地位。路透社此前介紹稱,鍺用于高速計算機芯片、塑料制品和軍事應用領域,如夜視設備以及衛星圖像傳感器;鎵用于雷達及無線電通信設備、衛星和LED。
彭博社介紹,從海軍艦艇上的防空雷達,到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用于探測火箭彈、火炮、迫擊炮、巡航導彈以及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飛機的地面雷達,都需要使用到鎵。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的研究提到,包括海軍的AN/SPY-6雷達和陸軍的AN/TPS-80等“美國尖端軍用雷達”,依賴鎵來支持其天線和其他重要部件。
美國國會下設的“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在其2022年的年度報告中曾援引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數據稱,在美國凈進口依賴度超過50%的47種材料中,中國是其中25種材料的唯一或主要進口來源之一,其中就包括鎵。
當地時間7月6日,在被問及這兩種關鍵金屬的戰略儲備情況時,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曾表示,美國擁有鍺的戰略儲備,但目前沒有鎵的庫存儲備,并補充說:“(美國)國防部正在積極采取措施,利用《國防生產法案》第三章的權力,增加國內對微電子和太空供應鏈關鍵材料的開采和加工,包括鎵和鍺。”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2020年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鎵的世界總儲量約23萬噸,中國的鎵金屬儲量居世界第一,約占世界總儲量的80%-85%。美國地質調查局2016年發布的一份統計顯示,全球已探明的鍺保有儲量僅為8600金屬噸,其中美國占全球的45%,其次是中國,占全球鍺儲量的41%。
香港《南華早報》稱,中國還是鎵、鍺兩種元素的最大生產國,其鎵產量占全球95%以上,鍺產量占全球67%以上。路透社注意到,根據海關數據,2022年,中國鎵產品的最大進口國是日本、德國和荷蘭;鍺產品的最大進口國是日本、法國、德國和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