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4-04
3月2日下午,2023年國際農產品市場與貿易(春季)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
農業農村部國際貿易合作司司長隋鵬飛致辭指出,舉辦國際貿易農產品市場與貿易論壇是一次新的嘗試,目的是面向國際打造中國高水平專家智庫,科學合理引導市場預期,加強與國際農產品市場的信息互通共享。下一步,中國將圍繞糧食安全、應對氣候變化、市場和貿易的協同,完善農業政策和標準,創造更多新業態,促進農產品市場和貿易高質量發展。
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預警救濟專家委員會首席顧問程國強發布《國際農產品市場與貿易形勢2023(春季)報告》。報告認為,2023年全球農業生產、物流運輸和貿易秩序將逐步回穩,國際貿易農產品市場與貿易環境有望改善,但部分主糧供需關系趨緊、多數大宗農產品價格下行等動向值得關注,中國主要農產品國際貿易進口預計呈高位趨穩態勢。
論壇舉辦期間,中國農村網記者就一些網民關注的問題,采訪了與會嘉賓。
針對報告中提到的今年多數大宗農產品價格會下行、我國主要農產品進口預計會高位趨穩的預測,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預警救濟專家委員會首席顧問程國強向記者講述了今年國內相關產品的價格趨勢,以及農業貿易預警專家最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報告預計2023年小麥進口量繼續保持較高水平。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預警救濟專家委員會(小麥)首席專家柳蘇蕓向記者講解了支撐這個判斷的主要依據,以及她對國內的小麥種植戶的建議。
2022年,我國大米進口量再創新高,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最大來源國。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預警救濟專家委員會(稻米)首席專家彭超對比了往年數據,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
根據國際貿易農產品市場的需要,我國將在發展哪些優勢農產品方面下大力氣以增加農民收入?針對這個問題,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冰川提供了自己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