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8-21
繁忙的陸海新通道上,一邊是筆電、汽車、智能穿戴設備等“重慶造”特色商品源源不斷地“走出去”,一邊是泰國榴蓮、柬埔寨大米、越南巴沙魚等東南亞特產爭相涌入中國市場……今年上半年,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共運輸貨物7.8萬標箱、貨值122.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14%,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的重慶,是新通道的主要發起者和重要建設者,自然而然也肩負著陸海新通道國際貿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的重任。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對重慶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更離不開重慶的關鍵作用。
近年來,隨著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發展,重慶的東南西北四向物流通道和鐵、公、水、空四種物流運輸方式已經建成,為建立內暢外聯、通江達海的國際貿易物流大通道體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長江上游最大的樞紐港——重慶市果園港是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果園港不僅在地理上、區位上實現了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和長江黃金水道三大通道的互聯互通,也在物流上、貿易上實現了三大通道的無縫銜接。數年間,果園港年吞吐量從100多萬噸增長到2400多萬噸,發展勢頭良好。
得益于重慶海關支持中歐班列、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從果園港到發并實現常態化運作,以及果園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升級為綜合保稅區,果園港先后獲批水果、糧食、肉類指定監管場地。“今年6月份,果園港首批進境肉類順利通關放行,口岸功能持續完善升級。”重慶海關副關長王宏翰的話中透露著喜悅與驕傲。
聽得出,強化功能布局的同時,在通關服務和產業支撐方面的縱深推進,加快實現了西部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無縫銜接的腳步。
除了全面推廣國際貿易進出口貨物“船邊直提”“抵港直裝”監管,重慶海關還在全國首創了“離港確認”模式,將貨物口岸作業時間進一步壓縮1~2天;量身定制“分類監管、集中查驗”模式,以滿足果園港多場站、多功能、多通道的“水公鐵”多式聯運需求,以便捷高效的通關服務吸引更多國內外貨物在這里集散分撥。
高效便捷的國際貿易物流樞紐建設,帶動了重慶更多新產業新業態興起。新能源汽車從果園港既可以通過中歐班列發往歐洲,也可以通過新通道發往東南亞和非洲。不但東南亞的特產可以搭乘中老泰冷鏈直達班列運抵重慶,東南亞制造的電子產品也在通過鐵海聯運班列在重慶中轉、再搭乘中歐班列運往歐洲。
由此,物流優勢進一步轉化為貿易優勢。今年上半年,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聯運近3.9萬標箱。
正因為重慶市在西部陸海新通道中的獨特地位,海關總署指定由重慶海關牽頭,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海關深化合作共建機制。對此,重慶海關找準了牽頭促合作、服務促開放、創新促經貿三個支點。除了牽頭構建沿線15個海關齊抓共管、“口岸—屬地”海關協同聯動的工作機制,組織召開區域海關聯席工作會議,持續促進沿線海關資源互享、信息互換、監管互助,著力提升沿線通關便利化水平,重慶海關還率先在中老、中越班列全面推行鐵路“快速通關”模式,促進境內段鐵路國際貿易進出口貨物轉關運輸便利化。
近日,海關總署發布了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15條重點舉措,這對于助力重慶建設面向東盟、連接亞歐、輻射全球的國際物流樞紐,從而帶動西部地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無疑將發揮更重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