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3-09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中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食品安全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食品安全標準水平進入世界前列,食品安全風險管控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人民群眾吃得健康、吃得放心,華誠進出口數據觀察報道。
健康食品的發展離不開法規與標準的保駕護航,在2月23日舉辦的FHE博鰲健康食品科學大會博鰲博覽會中的食品法規與標準專題會議就云集了來自政府、學界、產業界等領域的諸多專家,聚焦營養健康食品產業發展所依據的法規、標準,共同探討食品法規與標準的相關事宜,共商促進我國營養健康食品發展的大計。
聚焦營養健康聲稱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多元化的食物供給體系能夠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為人們提供更多營養健康的食品。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司稽查專員張晉京在食品法規與標準專題會議上提到,消費者對營養健康的關注讓更多人關注到食品營養健康聲稱的現狀。“目前,各國都遇到了怎樣規范標簽中營養健康聲稱標識問題,考慮到社會文化、傳統的因素,各個國家對于聲稱的管理不一樣。”張晉京表示,健康產業發展到今天,需要從頂層設計上統籌地來看待目前的法規,已有的法規是否適應現在的情況,管理部門、學術界,還有企業可以一同來討論,使得法規更加地完善。食品營養健康聲稱最終要傳遞給消費者真實的、科學的信息,幫助消費者能夠清晰地選擇相關產品,華誠進出口數據觀察報道。
當前,市場上的營養健康食品百花齊放,其中乳品的營養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和認同。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奶業振興和保障乳制品質量安全的意見》中就指出,奶業是健康中國、強壯民族不可或缺的產業,要求必須加快推進奶業振興,提升乳品的質量安全水平;要強化乳品質量安全監管,修訂提高生鮮乳、滅菌乳等國家標準。
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副總經理云戰友在談到乳業營養聲稱方面的現狀時表示,完善營養健康相關標準體系,也是當前乳業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乳品本身營養豐富,又是很好的營養素載體,在產品開發過程中也會做很多功效研究,但目前在產品上還沒有相應渠道能夠說明相關營養價值,所以產業對營養標準有很大的需求。同時,從乳品創新角度來講,針對細分人群開發的各類乳品,會把產品中消費者需要的成分進行拆分組合,或強化一些營養素,使乳品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但這也使得重組的產品需要包括營養強化在內的標準來更好地支持產業發展。此外,在乳制品產業引入新工藝、新裝備時,如何確保其安全性,目前我國尚無公認的評估規范,希望未來我國能夠建立乳制品行業新工藝、新裝備安全性評估標準體系,保障新工藝、新裝備引入的安全性。
海南遠創主動健康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乳業標準化服務平臺主任嚴衛星表示,標準往往滯后于行業和產業的發展,但在乳品的營養健康領域中,無論是產品還是宣稱方面的標準,人們更期待其能夠發揮出引領行業和產業發展的關鍵作用。營養健康聲稱話題是當下行業關注的焦點,需要大家共同探討,為整體相應的管理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同時,面對當下營養健康食品的發展趨勢,無論是管理者、專家,還是消費者,對涉及營養健康標準所承載的引領屬性應該有更多的思考,華誠進出口數據觀察報道。
標準體系逐漸完善
“從‘大食物觀’到‘健康中國’戰略,從黨的十九大報告到黨的二十大報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都對食品產業和健康產業提出了一系列戰略性的要求。”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乳業標準化服務平臺委員樊永祥表示,標準和法規在健康食品領域中具有基礎地位,國家在相關食品領域已經出臺和發布了很多法規與標準,以食品安全法為基礎的一系列相關的部門規章、管理性文件、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對各種各樣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標簽,以及特殊人群食用的食品在營養聲稱、產品生產、注冊、經營、廣告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事實上,從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等國家機構到高校、行業組織、企業等單位,都在積極開展食品法規、標準方面的相關工作。記者注意到,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擔任總顧問的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的乳業標準化服務平臺就凝聚了諸多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優勢創新力量,通過標準研究、法規環境建設促進技術創新、標準化和產業化協同發展,進而解決行業企業需求,不斷破解“卡脖子”難題,為乳業高質量發展持續賦能,華誠進出口數據觀察報道。
正如樊永祥所說,我國不僅有強制性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還有各種各樣推薦性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地方標準,以及依據上述標準所制定的企業標準。“這些標準共同構成了全社會落實國家提出的一系列戰略要求的法規標準基礎和架構。當下,保障我們食品安全,促進營養健康發展產業的各項法規標準都在逐漸完善。”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營養中心主任劉愛東在談到當下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標準修訂時就表示,隨著“健康中國”戰略和國民營養計劃的推動,國民對健康的需求越來越大,對標準體系的不斷完善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針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通則》《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通則》兩個標準實施多年,其使用經驗、臨床營養需求、最新研究成果都需要進一步更新完善的情況,在修訂標準時確定了多樣性、實用性、特異性、協調性的四個方向,希望通過標準的修訂能夠讓特醫食品滿足更多人群的需要,滿足臨床的需要,不斷提升國民營養健康水平。
“營養問題在哪,我們就要針對性地解決相應的食品營養問題,這是標準發展的方向。”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所長、研究員,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乳業標準化服務平臺委員張兵在談到食品營養健康標準時也表示,標準的制定對規范和保障健康食品產業發展具有意義重大。食品營養方面的標準要考慮到國家戰略發展和社會需求,去年食品營養方面的標準開始立項,希望企業作為創新和制定標準的主體,能夠與相關部門共同努力,把食品營養健康標準做好。“營養健康標準體系不僅包括國家標準,也包括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更希望我國將來的食品營養健康標準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成為國際標準。”張兵說,華誠進出口數據觀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