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04
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據,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進出口9.7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占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49.1%。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國內有效的疫情防控和疫情導致的國外供應鏈不暢,強化了我國機電產業在全球的地位。”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行業發展部總監高士旺表示。
從出口方面來說,我國機電產品上半年出口63271.9億元,同比增長8.6%。
具體到機電產品類別來說,計算機、集成電路、手機、汽車等機電重點品類6月出口額同比增長,家用電器出口額持續下降。其中,集成電路6月出口139.4億美元,同比增長16.8%,連續42個月同比增長;上半年累計出口776.2億美元,同比增長17.2%,占我國貨物出口總額的4.5%,是出口額最高的單一商品。
與中國機電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相比,進口額卻連續4個月下降。今年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進口33903.8億元,同比下降3.3%。對此,高士旺分析,機電進口主要集中在汽車、飛機、半導體設備等整機設備和集成電路、汽車零部件、半導體器件、計算機通信零部件等中間品,進口連續下降主要是由于國內汽車需求不振、計算機通信業前景低迷導致下游企業減少中間品庫存,集成電路下游相關廠商庫存較高并擔心供應鏈問題,深層次的原因還有國內供應鏈逐步完善后進口需求減弱。高士旺預計,隨著企業庫存逐步消化,中國機電產品進口降幅將收窄。
“總體來說,我國機電外貿呈現穩健增長、提質增效的趨勢性特征。”高士旺說,我國機電產品自2009年至今均保持全球制造和出口世界第一,近百種主要產品產量出口量穩居全球首位,進一步提升全球份額的空間有限。在產品結構上,傳統產品出口增長乏力,但新興產品增長明顯。
高士旺表示,今年,國內部分外貿重點省份疫情導致的供應鏈受阻和物流不暢,在四五月間增加了供給側壓力,盡管目前正逐步緩解,但產業外遷與訂單轉移在部分行業仍有所體現。他舉例說,電子信息行業是我國融入全球供應鏈最具代表性的行業,外資企業出口占行業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二,隨著國內成本上升和全球需求增量轉向新興市場,電子信息企業正將加工組裝環節向越南、印度等低成本地區轉移。
展望全年,高士旺預計,由于計算機、手機、家用電器等傳統重點出口商品的國際需求萎縮,上游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對部分產品出口額的支撐作用將減弱,疊加高基數影響,機電產品出口增速將邊際放緩,進口還將下降。在市場方面,高通脹和高庫存對發達經濟體消費能力造成影響。伴隨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生效,我國與RCEP國家的產業粘性將繼續增強。
今年以來,俄烏沖突、全球通脹、美國加息縮表等導致的供應鏈紊亂、匯率大幅波動、潛在需求不足等問題,在需求、供給和物流側,都對機電外貿企業造成明顯負面影響。斯里蘭卡、埃及等部分國家匯率貶值導致當地客戶付匯困難,國內疫情防控導致的物流不暢和人員流動受限使生產交貨效率大幅降低,國際商務旅行停滯嚴重影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北京一家機電產品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國外市場疲軟、客戶采購計劃延后等因素影響,該公司出口額在疫情后持續下滑。今年原本預計情況會好一些,但一、二季度的出口銷量并不理想。
根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在今年廣交會期間對600余家機電出口企業所做的調研,47.2%的企業在手訂單下降并明顯低于歷史同期水平,且近六成企業排產時間不足兩個月。眾多寧波中小企業產能下降一半,該情況可能持續至三季度結束。
高士旺表示,鑒于機電企業正以去中心化和供應鏈本地化相結合的方式對產業進行布局調整,建議相關部門加強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投資,尤其是交通網絡建設,并給予出口型外貿企業一定的物流補貼,吸引頭部企業投資落地,帶動產業鏈配套企業落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