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15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近日發布的汽車產銷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7.1萬輛和200.3萬輛,同比均增長1.1倍。在汽車出口方面,盡管上半年部分地區受到國際物流不暢、國內供給能力減弱等因素影響,今年5月份中國汽車月度出口仍創年內新高,當月企業出口24.5萬輛,1至5月汽車企業累計出口96.6萬輛,同比增長44.7%。
在“雙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對燃油車的替代是長期趨勢。雖然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全國汽車產業供應鏈,部分車企減產、停產。但從4月開始,國家相關部委及地方政府強力保供穩鏈,持續推進汽車產業復工復產,取得一定效果。中汽協分析稱,隨著疫情防控成效不斷顯現,全國汽車企業復工復產節奏加快,汽車產業鏈、供應逐步暢通以及一系列促消費、穩增長政策措施出臺、落地,5月中國汽車產銷呈現明顯恢復性增長態勢,特別是新能源汽車表現出色。
5月當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6.6萬輛和44.7萬輛,環比增長49.5%和49.6%,當月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達到24%。
中汽協分析指出,在新能源汽車主要品種中,與上月相比,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均增長,其中純電動汽車增速更為明顯。與上年同期相比,上述三大類品種產銷均高速增長,燃料電池汽車增速最為顯著。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認為,新能源汽車產銷高速增長,一方面顯示出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各地將新能源作為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
長三角地區是汽車零部件的重要集散地,隨著多地疫情形勢好轉,汽車零部件企業加快復工復產,也帶動整車企業供應鏈情況改善。例如,作為新能源汽車制造聚集地的上海,目前多家整車企業已全面復工,基本實現連續穩定生產。
業內人士表示,以造車新勢力為代表的新能源車企,推出的車型越過傳統燃油車門檻比較高的變速器、離合器甚至發動機,直接將汽車的動力系統簡化,用電動機作為車輛的扭矩提供者,打破了傳統車企的技術壟斷。這也加速了汽車向智能化、網聯化方向邁進。
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長遠發展,該業內人士也指出,充電樁普及率不高地區的消費者不太會選擇新能源汽車,這限制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擴張速度。對此,相關廠商需要和各地的政府進行合作,建設充電樁或其他公共充電設施,解決消費者的充電問題。
對于下半年汽車行業前景,陳士華表示,汽車產業目前在我國處于普及的后期,居民對汽車的消費需求數量仍非常巨大。今年二季度,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影響,產業鏈供應鏈受到了很大沖擊,終端市場由于正常營業受到很大影響,以及消費者對市場的觀望,短期內產銷出現了較大波動。進入下半年,隨著國家和地方一系列保經濟增長的政策出臺,政策效應逐步釋放,正常的經濟秩序將快速恢復。行業內企業正在全力搶抓二季度最后一個月重要窗口期,在穩定二季度產銷形勢的同時,力保全年預期。尤其是進入到6月份后,購置稅減半等政策開始發力,預計6月產銷形勢將會繼續好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