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08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三一鋰能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易小剛,注冊資本1億,經營范圍包括電池零配件生產;電池制造、銷售;儲能技術服務;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運營等。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梁在中、長沙三一鋰能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三一集團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值得一提的是,電動化轉型將是三一實現進一步跨越的核心機會,電動化已提升至公司戰略高度,三一鋰能的成立則是三一電動化跨界謀發展的一大重要舉措。
現如今,整個新能源行業駛入“快車道”,新能源車輛市場、儲能市場均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熱度,同時也帶動了鋰電產業鏈的崛起。受市場需求度影響,鋰電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擴產和布局速度不斷加快。
其中,在鋰電池領域增長勢頭尤為顯著。起點研究院(SPIR)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鋰電池出貨量為601GWh,同比增長140%。預測未來4年是鋰電池設備需求高速增長期,2022年將達到千億級市場規模,2025年將達到2990億元。
鋰電池的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政策的支持也是另一大原因。近幾年,中國相繼出臺了相關政策文件,以大力支持鋰電產業以及下游應用市場即新能源車輛及儲能等領域發展,為鋰電產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足夠大的市場盤子,讓越來越多的電池企業“摩拳擦掌”,其他行業同樣虎視眈眈,市場利潤引來不少企業跨界投資。而在工程機械行業,目前主要產品保有量超800萬臺,并保持每年超40萬的年增長速率,產品種類繁多,按照單產品平均搭載100度電測算,則意味著僅每年40萬新增銷量的工程機械產品所需的鋰電池就高達40GWh。
作為工程機械龍頭企業,三一在行業巨頭競相角逐的情形下也瞄準了這一千億級市場,想要分得一杯羹,三一鋰能的成立便是三一拋出的敲門磚。
2021年,三一牢牢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疊加第三次能源革命帶來的超級技術窗口期,將電動化提升到公司戰略高度,針對電芯、電驅橋技術、VCU集控平臺、充換電站、燃料電池系統及控制技術等五大方向布局,全面發力電動化。
01、僅過去一年,三一便推出了24款電動產品,實現了行業全覆蓋;
02、早在兩年前,三一便與寧德時代密切合作,實現了電機、電驅、電池等三大件的自主開發和強強聯合;
03、今年4月份,三一又與巴特瑞科技達成戰略合作,正式進軍動力電池回收板塊;
04、5月20日,三一換電站正式發布,單車換電1.9分鐘,大幅刷新行業平均換電速度;
在電動化領域,三一步步為贏,屢屢引發行業轟動,取得了不錯的成效。當前,三一以三電為技術核心進行了技術開發,并積極布局產業鏈核心零部件,旨在搶占電動化賽道先發優勢,三一鋰能的成立便是其中的重要一步。
工程機械行業正處下行調整周期,各行各業皆在謀求新發展路徑,現有的供應鏈體系未來也可能面臨巨大的缺口,有效產能不足或將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嚴峻挑戰,“強鏈補鏈”已成為工程機械企業的一致共識。
近幾年,三一便重點加大了風光電、新能源重卡、動力電池、換電等產業鏈的投入布局,前瞻性進行供應鏈的卡位戰略部署,對其工程機械、重卡產業的強鏈補鏈具有重大意義。
此次,三一選擇“親自入場”鋰電與儲能業務的目的不言而喻。一是抵御電動化板塊資源斷供風險,二是防范供應鏈價格波動,三是深層次參與新技術,四是打通電動產業鏈上下游,部署全產業鏈生態循環。
此次進軍鋰電與儲能板塊,為三一電動化戰略提供了上游產業鏈支持,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也能減弱對市場的依賴性,是支撐起電動化戰略大幅降本的重要路徑,為在進入行業新周期后參與全球市場角力做好了鋪墊,足以見證三一的野心勃勃。
盡管市場空間廣闊,但受限于工程機械類產品因使用場景的特殊,電動化產品對電池循環壽命、充電速度、電流穩定輸出等要求更高。因此,對于切入該領域的三一而言,尚且面臨著不少的技術難點。但憑借多年的技術經驗儲備,未來三一鋰能的產品或將更貼合工程機械產品,助推電動化進程進一步加速發展。
